中国农药必须拥有市场话语权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农药生产大国,但从全国农药行业整体来看,行业形势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制产品贫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寥寥无几、制剂加工技术落后是制约我国农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而这三点又是中国农药缺少市场话语权的症结。 
  没有市场话语权,被迫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处于竞争的劣势,就永远不可能把中国农药做强。 
  首先,我国农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农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投入研发的资金占主营业务收入仅为1%左右,相比发达国家的10%-20%差距太大。以草甘膦为例,我国为全球提供了80%左右的原药供给,制剂的市场占有率却不及孟山都公司的一半,出口1吨草甘膦原药,却换不回孟山都公司的1吨农达制剂(1吨草甘膦原药可以加工3吨农达),这就是中国农药的悲哀。中国农药必须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尽快将中国制造改写为中国创造。 
  其次,我国农药行业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目前,我国农药产业集中度较低,布局分散,规模较小,产能过剩的问题突出,至今还没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以消耗大量资源、高污染为代价的低附加值的原药出口,是得不偿失的。靠“贴牌”为生应该成为历史,中国农药再也不能扮演代加工者的角色。在国际农药市场处于量大无牌尴尬境地的中国农药,必须下大力气打响自己的品牌,敢于向国际农药巨头亮剑。 
  再次,我国农药行业的制剂加工技不如人,在国际市场受制于人。众所周知,农药制剂是农药原药深加工的终端产品,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集约化程度高等特点。先正达、杜邦、陶氏、巴斯夫、拜耳、孟山都等国际农药巨头无一不是靠农药制剂驰骋全球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扩大制剂出口是中国农药进军国际农药大舞台、抢占终端市场的必经之路,中国农药要叱咤市场,必须依靠农药制剂突破重围、异军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