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联手促农药减量增效
农业部于3月中旬印发《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科学用药水平明显提升,单位防治面积农药使用量控制在近三年平均水平以下,力争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为此,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近日发出倡议书,号召广大药企尽快顺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调整产品结构,确保农药质量,积极参与到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计划中来,大力倡导绿色防控,加大宣传、推广、生产和使用生物农药的力度,以实现全国用药零增长的目标。
政府作为
药企、农民、防效三得利
我国现有农药品种600多个,年产量200多万吨(折纯),而靶标作物上的农药利用率仅为35%,65%农药飘失或流失到非靶标作物、土壤或水域中。如果将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每年就可以节约农药3万吨(折纯)。
山东省蔬菜协会秘书长高中强表示,目前在果菜主产区政府或协会、合作社等都会要求农户加强自律主动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在他看来 农业种植环节提高质量,就需要增加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数量和品种。山东省农业厅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该省的作法:由于这类农药价格相对较高山东省实行了补贴制度。在该省的东营、济宁、潍坊等地,农民购买低毒农药可获补贴30%~50%。
在提高农药防治效果方面,江苏省政府的作法值得推广。该省植保总站于淦军介绍:“自2007年开始的农药政府采购分为省级统一采购和县区级分别采购。政府采购农药免费或低价发放农药使用,是政府支持和补贴农业的重大政策。其优点一是可以提高病虫防治效果;二是可以显著降低农药成本。政府采购是生产者与使用者直接对接,取消了很多中间环节,农药价格较低。以政府采购的40%多菌灵·三唑酮可湿粉中标价为每吨20500元,折算每亩次防治成本仅为2元钱左右,而农户在农药销售点自行购买零售价一般在5元左右,政府采购可以花同样的钱干更多的事;三是起到了规范农药市场的作用。实行政府采购后,假冒伪劣农药没有了生存空间,一些防治效果较差的农药也失去了市场。去年小麦赤霉防治期间,江苏省农委组织开展防治工作检查和农药市场检查,由于政府采购力度大,农药市场得到净化,没有假冒伪劣和效果差的农药。
据了解,目前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已经在蔬菜等领域开展了高效低毒农药(含生物农药)的政府采购。江苏采购的生物农药品种逐年增加,今年随着省财政支持力度和政府采购生物农药补贴金额的增加,采购品种也将有所增加。
药企创新
环保便利化风生水起
推进剂型向水基化、环保化、便利化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化生产目前已成为农药行业的核心战略。南京红太阳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陈新春介绍,该公司在不久前建成国内首套年产1.2万吨吡啶碱工业化项目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又于近日建成了年产2.5万吨吡啶碱生产线,单套装置产能达到全球最大。他们还在继续保持三唑类杀菌剂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计划大力发展草铵膦除草剂,形成新的增长板块。
湖南东永化工公司扎实开展市场调研工作,对目标市场的经销商、重点乡镇零售商、种植大户进行系统调查,了解当地的用药习惯、用药水平、作物种类、种植面积、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规律、流通领域的产品发展趋势等,旨在实现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研发什么的目标。如防治稻飞虱药剂很多,竞争十分激烈,但这些药剂要么药效快、持效期短,要么药效慢、持效期长,为此东永化工将吡蚜酮与烯啶虫胺科学复配,正好优势互补,推向市场就大受欢迎。今年该公司将再推出3个新产品。
山东先达农化股份公司总经理丁海胜表示:“产品必须要跟随农业生产方式。随着种田大户的产生,机器喷药成为大趋势,不能漫喷限制了产品的使用。而公司推出的新产品烟嘧是用于玉米田的除草剂,曾出现高温下田间漫喷产生药害、对特种玉米有药害等弊端。研发人员根据农业作业特点改进了配方,加入安全剂,使得烟嘧在各种玉米品种、任何生长时期都能使用,即使全田漫雾使用都没有药害。经过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省县级客户和当地的种田大户合作推广销售,当年实现销量250吨,推广面积180万亩,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营销变革
服务让药企走得更远
业内人士指出,国内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农资营销,必定给农药市场带来深刻变革。从单卖产品到整合作物解决方案,从无人机到植保大型机械,从家庭农场到合作社的不断涌现,将对农药营销产生深刻影响。
面对农业生产领域的新变化,一些农资企业主动将产业链延伸到市场终端,提供作物全程解决方案。湖南万家丰科技公司投资组建的万家丰农作物病虫防治专业合作社是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该合作社与每个参加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农户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约定水稻统防对象为“五虫一病”,确定承包防治费用,明确责任。他们还聘请植保技术专家,开展田间试验,优选药剂组合方案。专业化统防统治全部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和环境污染。2014年该公司专业化服务面积达到35万余亩,今年要突破40万亩。他们以l元钱的农药产品投入,创造了近3元钱的服务收入。
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延昌认为,要提高农药的喷施效果,尽力减少农药施用中的浪费,避免喷施的农药不能到达防治对象,开发环保、省力、高效的施药器械势在必行。滨农公司以当地特产冬枣为切入点,选择施用方便、能在枣树区中有效喷施的施药器械,成功地解决了当地冬枣的病虫害防治问题,建立了药械一体化的绿色防控技术合作服务的模式。
山东先达农化股份公司营销部经理门亮提出,新型农民更注重作物解决方案、产品效果服务,而不是成本,因而企业应创新服务模式,把握农民需求。为此该公司推出专为种田大户、农场合作社进行现场用药指导、上门服务的方案,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